李懋和:何谓道教之香?
道教,乃中华传统文化之精髓,其内涵深邃,既载道之思想,亦融天地之气。道教香文化,尤为独特,香气非独为物质载体,实为通灵之媒介、心境之象征。香之运用,既承载祭祀、修行之法,亦蕴含深远的形而上学意义,乃修道之精髓所在。古籍所载,香料种类繁多,皆为道家教义所采,以适应不同场合与法事需求。然其用途与象征,皆深具智慧与哲理,非浅尝辄止之可知。
中国古代道教所用香料,约有十种,文献所记皆有其典型。若“返风香”、“七色香”、“逆风香”、“天宝香”、“九和香”、“反生香”、“天香”、“降真香”、“百和香”与“信灵香”,各具神秘与功效。此言香料之选用,非凭主观,必依法度,以应天命,通神明。各类香料皆有定数,依其特性,分别用于宫观祭祀、斋醮法事、神仙传说、日常修行等不同场合。
如“返风香”、“七色香”、“逆风香”、“天宝香”,为宫观斋醮之所必备,宋吕太古《道门通教必用集》云:“奉献诸天无价名香”,此香非人间之物,源自天界,具体配方未详,但其所蕴含的气息,能引动天地、感召神灵,乃道教祭祀仪式中之上品。此四香,既为供奉神明,亦为修行者净化身心,清虚致远之法具。
“九和香”则为仙界传说中所用,宋洪刍《香谱》引《三洞珠囊》云:“天人玉女,持罗天香,按擎玉炉,烧九和之香。”此香具有引仙召神之能,焚之则可得仙人指引,亦是修道者通灵至圣之重要法器。
“反生香”,又名“返魂香”,或“惊精香”,此香常用于召回亡灵,令其复生,且有“尸埋地下者,闻之即活”之效,出自《名香谱》。此香所用材料,皆具清心镇神、唤醒精气之能。道教修行者焚此香,或可恢复真气,振奋神明,起到净化环境、超度亡魂之功效。
“天香”,乃天上神仙所用香料,亦是道教祭祀天帝之所需。此香具有清净、温和之性质,既能抚慰神明,亦能令修行者心境升华,达至与天合一的境界。与此类似的“降真香”,《天皇至道太清玉册》载:“乃祀天帝之灵香。”降真香出自南海诸山,香气温平,无毒,主天行时,气宅舍怪异并烧之有验,主祈天帝神灵降临,护佑修行者。宋《香谱》记载,燃此香时,能引鹤降临,醮星辰,尤为道教法事中必不可缺之灵物。
“百和香”由百种香料混合,能“破秽”,清除不洁之气,是道教斋醮时用于净化气场、祈安消灾之要物。其制作过程繁复,需在静室中按法制成,时日递次,力求香气纯净,乃至达成合和之道。至于“信灵香”,则是降真香的延续,融合沉香、郁金、甘松等香材,具有感应神明、祈求庇佑之效。每一香料皆有其灵性,百和之香能够在修行者心中生发出求道的决心,助其心境归于平和,合乎天道。
香之修行,非仅外在之熏陶,更是内心境界之锤炼。道家所言“太真天香八种”,即“道香、德香、无为香、自然香、清净香、妙洞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此八香,非普通香料所能替代,实为修行者心境之象征。其内涵非浅显,皆为修道者内心世界的体现,正如《道书》所载《上香偈》云:“谨焚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净自然香、妙洞真香、灵宝慧香、朝三界香,香满琼楼玉境,遍诸天法界,以此真香腾空上奏,焚香有偈,返生宝木沉水奇材,瑞气氤氲,祥云缭绕,上通金阙,下入幽冥。”
这些香,皆为“心香”。“道香者,心也。德香者,神也。无为者,意也。清净者,身也。”此言香之实质,乃修行者心神意身之合一。心香非外在之物,乃修道者内心的纯净与专注,修道者焚香时,心随香气升腾,意随香气清净,最终达到“上清”之境,心灵得以解脱,神明得以感应。
道教香文化,正是以香为媒介,借香之气引发心灵之共鸣,超越三界、通达天人之法门。香气既能净化身心,亦能激发灵性,令修行者心境澄明,通达天道。香,非一物,乃人心、神气、天地之和合,是道教修行者通向灵性解脱的重要工具,亦是道教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