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无焰口,佛无拜斗
第一部分:道教独有的朝真礼斗,和佛教没什么关系!
朝真礼斗,俗称为「拜斗」,是道教独有的一种为人消灾解厄、祈福延寿之科仪,始创于汉朝道教教主张道陵天师。道教认为人之生死魂魄,其来源与归宿,均在于「斗府」,所以「斗」即是人的本命元辰。南北斗星君,分别具有陶魂铸魄之功,有注生回死之能。据「北斗星君赐福真经」所载,每个人的性命五体,因出生之年的干支不同,而分属于北斗七星君所辖,称之为「本命星君」。北斗计有九星,其中七星明显,二星隐蔽,故人称为「北斗七星」;另外二个隐星分别为:「左辅星」以及「右弼星」。
北斗七星名讳及元神属性:
北斗第二天璇宫:阴精巨门元星君-度厄-丑、亥生人属之-肖牛、猪。
北斗第三天玑宫:真人禄存真星君-保命-寅、戌生人属之-肖虎、狗。
北斗第四天权宫:玄冥文昌纽星君-益算-卯、酉生人属之-肖兔、鶏。
北斗第五天衡宫:丹元廉真纲星君-消灾-辰、申生人属之-肖龙、猴。
北斗第六闿天宫:北极武曲纪星君-散祸-已、未生人属之-肖蛇、羊。
北斗第七瑶光宫:天冲破军关星君-扶衰-午生人属之-肖马。
参加拜斗即是朝拜自己之本命 元辰星 君,可使元辰增加光彩而消灾增福、保命延生。因此,藉由拜斗科仪,改过迁善,忏悔消灾,当得到北斗星君赐福,南斗星君延寿。
拜斗时,斗内各项法器名称及其涵义简介于后:
1.斗:代表宇宙-生育万物、生生不息。(天圆地方,因此斗座乃作圆型)
2.米:代表生机-五榖丰登、食禄有余。(代表万星,宇宙布满万星)
3.灯:代表神光-日月星辰、神光普照。
4.伞:代表护佑-圣神眷顾、佑保元辰。
5.签:代表元辰-元辰光彩、神恩护庇。
6.尺:代表量度-量迎善福、袪弃晦厄。(代表青龙,属木,位东方)
7.秤:代表公道-心存公道、含化天心。(代表白虎,属金,位西方,其秤花如虎尾)
8.七星剑:代表除魔-斩妖驱邪、去煞镇安。
9.镜子:代表圆满-照妖辟邪、美满团圆。(代表玄武,属水,位北方,其型状如龟蛇合体)
10.剪刀:代表去邪-剪除鬼魅、正善立身。(代表朱雀,属火,位南方,其型状如鸟嘴)
11.筷子以红丝线相缠—代表万星缠度。
12.斗内放五子—桂圆、莲子、绿豆等五种果实,象征五子登科,大吉大利之意。
拜斗的出处及详考
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日,欣逢南、北斗星君下降,及圆明道姥天尊圣诞,并逢九九重阳佳节,为中坛元帅、临水李乃夫人圣诞日,亦为北极玄天上帝、天上圣母飞升成道纪念日,可谓三界诸真同降朝庆之吉辰,因此,于此期间虔诚礼斗祈福,其感应更为殊胜。拜斗源自东汉,据《北斗星君赐福真经》《南斗星君延寿真经》记载,太上老君于汉桓帝时先后将此二真经传授张道陵天师。张天师传此两部真经让世人诵念,以求罪消孽减,增福延寿。南斗、北斗星君掌世人生死寿夭、富贵吉凶。故消灾祈福、祛病、延生常向南北斗礼拜。
拜斗渊源甚早,据《北斗经》所载:在永汉元年正月初七日,太上老君升玉局座授张天师“北斗延生祕诀”,人们始知北斗是人神之主宰。汉代的霍光曾经礼斗,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也曾礼斗。 道教认为人之生死、魂、魄其来源与归宿均在于斗府。所以人之怀胎第一个月称之为“胞”;第二个月称之为“胎” ;第三个月称之为“魂”;第四个月称之为“魄”......这些都是受北斗陶魂铸魄之功。人死后亦归宿于北斗,因此当修道人羽化升真(逝世)也称为“星沉北斗”。
斗即是人的本命元辰。参加拜斗即是朝拜自己本命元辰,可使元辰光彩,祛灾趋福,祈求平安。按北斗计有九星称之为“九星”,其七星明显,二星隐敝,通常称为“北斗七星”。九星各星君之主宰为:贪狼星、巨门星、禄存星 、文曲星、廉贞星、武曲星 、破军星、辅星以及弼星。礼斗科仪是道教最主要和常用的祈福消灾法事。据《太上玄灵北斗本命长生妙经》云:“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即稟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夭,皆出其北斗之政命。”
又据《搜神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受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说明了道教对北斗主宰人间生死祸福的信仰。为了祈求福寿,道教徒常年皆向北斗星君礼拜。至于怎样礼拜,《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说玉枢宝经》曰:“世人欲免三灾九横之厄,即于静夜稽首北辰。”所以居家修持的信士,可于特定的日子诵念《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或可 往所在宫观寄名参予礼斗法会,委托宫观的道士于斗期代向北斗星君礼拜祈求。
拜斗法会中的“斗”代表宇宙,天圆地方,因此斗代表天乃作圆型;“米”代表万星,宇宙布满万星辰。根据《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所载,世人若有种种祸厄:“急须投告北斗,醮谢真君,及转真经,认本命真君,方获安泰,以至康宁,更有深妙,不可尽述,凡见北斗真形,顶礼恭敬。”
十二生肖与北斗星君之归属分列: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子(鼠)生人属之;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丑(牛)、亥(猪)生人属之;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真星君寅(虎)、戌(狗)生人属之;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卯(兔)、酉(鸡)生人属之;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罡星君辰(龙)、申(猴)生人属之;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巳(蛇)、未(羊)生人属之;
北斗第七天关破军关星君午(马)生人属之。
依上述之分配,十二生肖各有所属之北斗星君,即为其本命真君。(如生肖属马的话,第七破军星君即为其本命真君,余依此类推……) 由于礼斗可以如此深妙,举行礼斗科仪是有特定的礼斗日期及仪范规例,以便信士及宫观遵行修持。
常见的礼斗斗期为“三元”:
上元节(正月十五日)、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五腊”:
天腊正月初一日、
地腊五月初五日、
道德腊七月初七日、
民岁腊十月初一日、
王侯腊十二月初八日。
“八节”: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甲子、庚申日以及每月北斗下降人间的月斗日,即每月初三和廿七日。除了以上的日子外,凡善信躬体违和、流年不利需为自身求福,亦可于本命日向北斗礼拜,其验甚灵。
而佛教所谓的拜斗我们是无法至评的,因为道教和佛教作为中国的主要宗教,两者在相互竞争中又互相吸收,使其更适用中国本土文化的需要。佛教传入中国后,查清儒教道教的思想、仪轨、祭祀等,使之变为适合中国的宗教,现今中国的大乘佛教的小部分科仪,可以说就是道教的一种翻版。而且道教的许多经文是参考佛教经文编写,许多仪式也参考了佛教如早晚课,施食素食等。虽然中国古代也有吃素的人但是比较没人大力提倡是到了梁武帝时才流传全国,但是开始吃素许多人一直排斥。对佛教的学习,最明显的是全真教的出家制度与全真三堂大戒。如道教的萨祖焰口是明清时期的道士模仿元代喇嘛翻译的瑜伽焰口与道教正一清徽科与灵宝科《蓬壶炼度》等炼度科仪编写而成,也可以说道教的焰口是佛教的翻版,不然民间就不会说道无焰口,佛无拜斗。
第二部分:焰口只有佛教有,道教怎么可能会有?
道教幽科成笺,不会朝夕形成
道教科仪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称:“诸鬼神久处幽阴,形体饥渴,想念世间饮食,无顷刻施食是忘,故施食一事,所以慰其想念,济其饥渴。”《上清灵宝大法》称其“宣说灵章,咒施法食,三途五苦,尽得沾濡,十类四生,悉皆饱满,即超阴境,共涉仙乡”。道教认为,在科仪中经过“咒施法食”,阳世的食物已变为醍醐甘露,兰肴珍馔,玉液琼浆,使幽魂深味无为,永出轮回,证无上道。施食可以作为一种仪式体,如《灵宝施食法》;也可以是组成其他仪式体的一项仪式元,如《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就是由施食和济幽、炼度等仪式元共同组合而成的。
早期道教并无施食科仪,但是在南朝宋时成书的《正一法文经章官品》称“北曹五千君官将一百二十人,治朱阳室,主收天地父母从民责饮食之鬼”,该经已有称鬼“从民求饮食者”,“从民取食鬼者”,“从民求饮食之鬼”等等。鬼有饥而求食的,这就为道教的施食仪的形成和流行准备了条件。至迟在唐代,道教的施食仪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影响。《艺文类聚》卷四称:“道经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选人间,分别善恶,诸天圣众,普诣宫中,简定劫数,人鬼传录,饿鬼囚徒,一时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献于玉京山,采诸花果,珍奇异物,幢幡宝盖,清膳饮食,献诸圣众。道士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俱饱满,免于众苦,得还人中。”
尽管玄都大献玉京山,场面浩大,道士众多,但是其仪只是“日夜讲诵是经”,比较简单。南宋道士王契真和金允中分别编集的二种《上清灵宝大法》以及林灵真编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都有施食科仪的名目和内容。例如:“开度黄箓斋五日节目”的第二天“夜中,召摄正度魂灵及七祖九幽,亡者身后冤仇,赴坛沐浴,全形医治,解结,咒献法食”,第三天夜中“修设玄都大献玉山净供,普召六道四生,诸类幽魂,飨食受炼,传戒往生”;“明真斋三日节目”的第二天入夜“修设玉清溟涬大梵甘露净供,普召六道四生诸类幽魂,飨食受炼,传戒超生”另外,“九天生神斋三日节目”、“灭度五炼生尸斋三日节目”和“度星灭罪斋三日节目”等也都有“修设青玄普度净供,普召六道四生,诸类幽魂,飨食受炼,传戒超生”等内容。根据南宋时期道教科仪文献总集的记载,道教的施食科仪,名目既有差别,内容也甚繁复。《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百一十称“诸施食,所谓玉山净供,所谓甘露净供,所谓祭炼,均一法耳,特科仪有详略也”。因此,较详的施食仪中也包含了炼度的部分内容。
道教幽科以炼度为主,全真所谓“焰口”叫法错误
据王契真的《上清灵宝大法》称,施食科仪的程序是:传戒,施食请降,开通鬼路,召孤魂,焚追众魂符,升座,宣天皇宝诰,召六道,焚天道符,焚神道符,焚人道符,焚地道、鬼道、畜道符,普摄三恶道赴筵朝上帝咒,召亡魂、焚召亡魂符,咒献,灌化,五厨经,圆成。据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则是立香案,茭廓前高功上香,望阙,口奏,道众举幡歌斗章,先召六道,次召孤魂,举大圣黄华荡形天尊,引至浴室,宣沐浴科,高功存变浴室,请降生气灌注身中,讽中篇,三礼;引孤魂,赴茭廓,次第咒食;咒食文,道众咒食;次讽中篇,以多为度;回向。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九十六和九十七的“科仪立成品”(青玄斋用)也有“普度净供品”,其施食科仪的程序较之王契真和金允中的记载都要复杂得多。它的程序是,步虚,洒净,普献颂,祝香,焚降真召灵符,请太乙和三清;众诵中篇,旋绕,洒净;焚玉字真符,焚梵气、甘露、变食等符,焚达冥、破狱等符,焚召六道、四生、追魂、寻魂等符,持幡往门外行召魂仪;法师在坛行普度伤亡复旧还形法,焚召广度沉沦真人等三十九真人符,引亡魂至浴所,入浴,焚改貌还形、解秽除尘和仙衣等符,引幡绕斛筵,洒水,焚甘露和开咽喉等符,引众魂受食,召水火炼形天尊,焚建水池和火府等符,移幡于水火两池之间,焚水炼和火炼等符,焚生肝、生心、生脾、生肺、生肾以及全形、成形等符,诵青玄炼魂玉章,移幡于法座前,智慧颂,皈依道经师三宝,奉戒颂 生天箓,宣超生符,托生符,宣功德牒,启谢,回軿颂,宣护送牒,送魂,焚仙魂。南宋时期三种施食科仪都包含开通鬼路、召六道孤魂赴筵、变化法食、开通咽喉、施食众魂、宣戒亡灵、皈依三宝的内容。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不同之处则是有的在坛场布置上除置孤魂香案外,还要立茭廓有的召孤魂仅召六道,而有的却要分别召请二十二类孤魂;有的奉请神灵赴坛仅指主神,有的除主神外还要奉请三十九名真灵降坛;有的除施食外,还要加上水火炼度、全形成形的内容。但问题在于不管召请六道孤魂等众或者召请二十四(加水、火)类孤魂等众,和我们熟知的道教全真的《铁罐施食》完全不符,且全真的幽科完全不济孤魂等众,纵使佛教的《瑜伽焰口》也是一十二类孤魂等众受听佛法万千,假如全真不济孤,那他们的十伤符命是用给谁的,这十伤他们又是怎么用的?令人好奇。
道教幽科斛食万千,不能以全真“焰口”为称
斛食必须设置孤魂案、黄箓设醮基本没有的全真,仅剩下《叹孤》的三种版本流传于世。
道教各门各派的各种施食仪的孤魂香案上,均置有斛食。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三称斛食的制作,“用米一升或二升至数升,皆随力制为净饭,切忌荤秽,乘熟装成一小斛,不必用面食之类。有力者自从其厚,于其日晚间方造”。另外,施食仪中的孤魂香案都置于坛场外的空地上,“务令宽广,仍戒喧杂”,香案上安香炉、净水和灯烛,旁置斛食,“盖以食祭鬼,不宜人气及灯烛逼近”。施食仪的斛食,既是阳世饭食,在施给众魂食用时,就要“变化”为法食。高功法师于咒食之所,执手盂,焚变食符,念启请咒,手结五岳印,请五方气入手中。存想各方真气,下灌斛筵,于每方烧真文。次念三光咒,取日光九芒、月光十芒和黄芒之气等三光气,吹于食上,又念三尊号,吹三天气于食上。左右手,玉清诀,存身为元始天尊,启召溟涬大变神王下降变食,次以杨枝水洒食,诵诸秘咒,为亡灵开通咽喉,胃管生津,旋绕斛筵,“变化法食,皆是云厨甘灵,异品珍肴,果是交梨火枣、丹李蟠桃之类,品味香美,遍满无边,馁腹皆充,食之无尽”“存斛筵广大,可以遍迥无穷所”。
《灵宝玉鉴》对于高功法师在变食中的存想有明确的要求,称“变食之法师,存为救苦天尊,坛众为诸大真人,法筵为三层宝坛。斛中红光紫气,上冲天际,三宝上帝、太一慈尊、十方救苦真人、日月星斗三界真宰,在空玄之中为作证明。天门金光,道气百千万重,绵绵而降,灌注己身及斛食水盂之中,内外映彻”,在存想中,“天尊光明遍照天上地下,十方世界无不洞明,天尊洒光露,灌注法食,光明瑞气,流注无穷”,“其斛摄化无碍,香气馥郁,充塞虚空,广大无量”。在施食仪中,受食的除了有黄箓斋供的亡主以外,还有四生六道中的一切孤魂。因此,各种施食仪都包含召四生六道和各类孤魂的内容。
金允中的《上清灵宝大法》列举的孤魂有二十二类,孤魂的范围覆盖了南宋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有“历代帝王,前朝君主;尊而后妃,下而嫔御”乃至于“寇儴之辈,劫掠之徒;犯刑徒众,法死伤魂”。还有各行各业和各种社会层次之人,例如:“千古英雄,历代将帅;戎门率众,军阵兵行;文场秀士,学海儒生;九流之士,杂艺之伦;江上渔人,溪头钓叟;耕稼之民,农桑之众;川陆经商,江湖贩鬻;割烹之众,宰屠之行”乃至于“街衢游子,市井闲徒;伶人乐部,俳客倡流;路歧市艺,南北杂能”。还有佛道教徒和隐士、摩尼教徒,例如:“真祠羽,琳馆黄冠;山林逸士,岩谷幽人;宫观女冠,寺院尼众”乃至于“绝荤之众,吃菜之徒”等等。无论在阳世的尊卑贵贱,在斛食仪中一律都是孤魂,都沉沦于饥渴幽暗之中,同样享受法食,都经过符咒之化而升登仙界。因此,在这个局部内容上,道教的神权突破了王权对它的控制,使阴世的王公贵族服从于自己如同炼度仪一样,施食仪对于高功的要求甚严。
《上清灵宝大法》称高功凡欲至晚施食,“此日先须炼形,存神发真,依法朝奏三天金阙,存玉皇在紫庭之左,青玄在紫庭之右,此二宫乃左右目上出日入月之所,真道所居也。三宫脑上乃捷神之府也。兆早朝默奏,先请降玉皇慈悲吉祥,甘露下降,变炼斛食,自请降之后,举心运意,行住坐卧,皆是大献管要,心机归一,不可妄想”,在科仪中,也要焚符、念咒、结印和存想,将自身之气与日月星三光之气、五方之气,内外贯彻,普度众魂。
《铁罐法食》也好,《蓬壶炼度》也好,都不能叫做“焰口”
佛教焰口主要是因为焰口这样介绍焰口鬼王的:“是以阿难尊者,林间习定。夜见鬼王,口吐火焰,顶发烟生。身形丑恶,肢节如破车之声;饥火交燃,咽喉似针锋之细。见斯怪异,问是何名。答曰“面然。汝三日之中,当堕我类。”阿难惊怖,归投大觉慈尊,叙说前因,启请救苦之法。”全真有时候认为自己的太乙救苦天尊地狱之相成了焰口鬼王,焰口鬼王则是地藏王菩萨相,全真的这种认识很独到,也很新颖,但无佛史,道史记载,为无稽之谈也。
佛藏中现存最早的关于焰口的经典是唐代沙门不空翻译的《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和《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并手印》等。不空译经之始大约晚于道教《艺文类聚》成书一百多年,因此,道教焰口,以清膳饮食使囚徒饿鬼俱饱满的仪式,至少要早于佛教焰口约一百余年。佛教的焰口仪的要义是,阿难初入佛教时,忽见名曰焰口的饿鬼,其形丑陋,焰口对阿难说:“却后三日,汝命将尽,即便生于饿鬼之中。”阿难惊问,何方可免。
焰口称:“汝于明日,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佗恒河沙数饿鬼,并百千婆罗门仙等,以摩伽陀国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并及为我供养三宝,汝得增寿。”阿难晨诣求佛,佛言有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咒,诵此咒者,令诸饮食变少成多,变粗为精。又说甘露咒,诵此咒者,水变甘露,清凉美味,广大如海。阿难闻之,备净饭净水,众鬼触之食之,皆得六根清净,超生善道,阿难亦得延寿。
因此,《施诸饿鬼饮食及水法》主要是三个部分:一是破地狱门及开咽喉;二是无量威德自在光明如来咒;三是甘露咒。兴慈的《蒙山施食要意十则》称,蒙山施食仪是“宋不动梵师,居蜀蒙山,爰集救拔焰口饿鬼经,水施食法,并以二咒为主,集诸密部成文”而作成。此仪“一人多人,僧坊林野,皆可遵施,自后禅门日诵,编入晚课,以为日诵常规,由是各方丛林,大小庵居,晚课必施。唯此施食,功满华夏,今古同遵,遍利无穷”。由此可知,佛教的焰口仪是一种个人或集体都可进行的以念诵和观想为主的仪式,无论在内容上和规模上都同道教施食科仪有很大差别。
文章作者:
一、火火火火火火火
二、李至臣
三、李持检
四、郭世文
五、正一鹤道人
六、明志道人
以上六人共享本文《每日一道:道无焰口,佛无拜斗》智慧版权或部分版权,文章内容在未获得中国道教自媒体平台书面授权或以上任一作者书面授权,将不提供任意部分的镜像、滤镜、劫持、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文章版权归南通伍林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中国道教自媒体平台(www.taoisms.org)独立享有。